
【弗5:17】:「不要作糊塗人,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。」我們不單要明白主的旨意,還要追求滿心知道神的旨意(西1:9)。不單要滿心知道神的旨意,更要從心裡遵行神的旨意(弗6:6)。因為,惟獨遵行天父旨意的人,才能進天國(太7:21)。上帝的旨意,包含了上帝的計劃、上帝的命令、上帝的應許、上帝的心願、上帝的喜好。所以,上帝的旨意,有很多。當你的看法和別人不同時,如何判斷誰的看法才是合乎上帝的旨意?【羅12:2】告訴我們,上帝的旨意,有三大原則。根據這三大原則,我們可以明白甚麼是上帝的旨意。
一、神的旨意,必定是善的。
1 【羅12:2】: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」「善良」,原文有「善、好」的意思。意思是說:上帝的旨意,必定是善的、好的。所以,神的旨意,是要我們去行善事!
2 【弗2:10】:「我們原是他的工作,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,為要叫我們行善,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。」這裡的「行善」的「善」字,原文意思是指「內在的善美」。整句意思是說:上帝藉著主耶穌基督,重生我們,目的是要叫我們行出上帝所賜給我們那偉大又良善的生命來。
3 聖經說:真正信耶穌的人,必有永生,就是上帝所賜的新生命。信耶穌,主耶穌就救我們脫離從情慾來的敗壞,並且賜給我們上帝美好的性情(彼後1:4)。所以,【約參1:11】:「親愛的兄弟啊,不要效法惡,只要效法善。行善的屬乎神;行惡的未曾見過神。」可見:真信主者,必定行善,不會繼續行惡。
4 為甚麼要行善?【彼前2:15】:「因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們行善,可以堵住那糊塗無知人的口。」行善,包括一切的好行為。這節經文告訴我們:因為,聖徒的好行為,能堵住不信主者的誣告。聖徒的好行為,能為福音作美好的見證。
5 【雅4:17】:「人若知道行善,卻不去行,這就是他的罪了。」犯罪,不單是指去行罪惡的事情!犯罪,也指不去行善!【加6:9-10】:「我們行善,不可喪志;若不灰心,到了時候就要收成。所以,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,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。」行善,不單是向信徒行善,也要把握機會,向不信主的人行善。可見:上帝的旨意,是要我們去行善事。
6 上帝要我們去行甚麼善事?聖經舉了許多行善、好行為的例子。例如:凡事要忠心事奉主(太25:21)!要彼此相愛(羅13:8)!要甘心施捨,樂意供給人(提前6:18)。這些善事,都是上帝的旨意。
7 遵行上帝的旨意,必須牢記一個原則:上帝的一切旨意,我們都必須遵行(利19:37;徒13:22;來13:21)。上帝的旨意,不是任憑我們自己去選擇遵行那個旨意,或不遵行那個旨意。上帝的旨意,全部都要遵行!所以,我們千萬不可以用一件善事,去廢掉另外一件善事。
8 請問:孝敬父母(弗6:2),是不是上帝的旨意?是!甘心樂意奉獻(出25:2;彼前2:5;林後8:3),是不是上帝的旨意?是!那麼,我們可以只遵行奉獻的真理,卻不孝敬父母嗎?不可以!文士和法利賽人,就曾經犯過這種罪!所以,主耶穌責備他們,是假冒為善的人!因為,他們藉著人的遺傳,廢去了上帝的誡命。他們的敬拜和奉獻,是枉然的(太15:3-9)!
9 再請問:奉獻十分之一,是不是上帝的旨意?是!行公義、憐憫、信實,是不是上帝的旨意?是!那麼,我們可以只遵行十分之一的奉獻,卻不遵行公義、憐憫、信實嗎?不可以!這也是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,他們有禍了的原因(太23:23)。
10 今天,有很多基督徒常犯這個錯誤!他們認為:只要自己有奉獻金錢給上帝,就可以不來敬拜、事奉主了!他們認為:只要主日禮拜,有來向上帝報到,就夠了;有沒有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主(約4:23),不重要!所以,我們常常看見,有些人在主日敬拜時,常常遲到!常常睡覺!常常在談天說笑!他們只是用嘴唇尊敬上帝,心卻遠離上帝(太15:8)!
11 我們也常常看見:有些信徒,主日禮拜打扮得很漂亮!穿得很體面、很敬虔的樣子!週間,卻是到處說人閒話,惹事生非!他們在主日是聖徒!他們在週間,卻是酒徒、賭徒、放縱情慾,任意妄為!這些人,若不快快悔改,就有禍了!
二、神的旨意,必定是美的。
1 「善良」,原文也有「美好」的意思。意思是:上帝的旨意,必定是美的。所以,上帝的旨意,是要我們去行美好的事(羅2:18;羅12:17)
2 甚麼是美好的事?就是討上帝喜悅的事(歌7:6)。例如:為主、為福音、為信仰受患難、受逼迫(腓4:14)。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!為主作美好的見證(提前6:12)。無論做甚麼,都為榮耀上帝而行(林前10:31)。因著信心,奉獻給神(來11:4)。以正直的心,樂意奉獻(代上29:17)。這些討上帝喜悅的美事,都是上帝的旨意!
3 請問:如果有二種看法,一個主張行善事,另一個主張做美事。這時候只能選擇一種,你要如何作出正確的決定?聖經記載:在逾越節時,也就是主耶穌將要被抓、然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當天晚上,發生了一件事情:主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,坐席的時候,有一個女人(就是馬大和拉撒路的姊妹瑪利亞),拿著一個玉瓶裝著的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,打破玉瓶,把香膏澆在耶穌的頭上和腳上;然後,又用自己的頭髮,去擦主耶穌的腳;屋裡,就充滿香膏的香氣。
4 這時候,那將要出賣主耶穌的猶大,就大聲反對說:「這香膏為甚麼不賣三十兩銀子,來救濟窮人呢?」三十兩銀子,約值當時一個工人,十個月的工資。按著當時猶太人的風俗,在逾越節的晚上,他們要送禮物,救濟窮人的(約13:29)。
5 在這裡,發生了一個難決定的問題:到底是行善好?還是奉獻給主耶穌好?這二個都是上帝的旨意;但是,這時只能選擇一個。怎樣才能作出正確的決定?主耶穌告訴我們答案。主耶穌說:「為什麼難為這女人呢?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。因為,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,要向他們行善,隨時都可以;只是你們不常有我。」(太26:6-13;可14:3-9;約12:1-8)
6 主耶穌告訴我們一個原則,就是時機的問題。當我們尋求上帝的旨意時,必須考慮時機的問題。到底,在這個時機上,那一個才是最美好的決定?行善救濟窮人,隨時都可以做!但是,把香膏奉獻給主,卻是最後一次機會。如果,不把握這個機會,就永遠失去機會了。
7 當時,猶太人的風俗習慣,是用香膏抹死人的屍體,好準備安葬(可16:1)。用香膏抹屍體的習慣,並不是為了防腐,乃是表示愛和尊敬的一種禮儀。所以,若是罪犯被政府處死,就不准人用香膏抹罪犯的屍體。再過幾個小時,主耶穌將要以罪犯的身份,被抓、被審判、然後被處死在十字架上。
8 主耶穌在發生這件事以前,已經多次告訴門徒們,他將要為罪人受苦、被殺,第三日復活(太16:21;太17:9、23;太20:19;可8:31;可9:9-10、31;可10:33-34)。可惜,門徒們都不相信!彼得,還攔阻主耶穌、責備主耶穌,不應該教導這種大錯特錯的教訓。(註:【可8:32】的「勸」,和【可8:33】的「責備」,原文是同一個字,意思是:責備、斥責)結果,主耶穌就責備彼得說:「撒但,退我後邊去吧!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,只體貼人的意思。」(太16:23;可8:33)。
9 所以,瑪利亞獻香膏給主,不單表明她愛主耶穌、尊敬主耶穌;更表明了她的信心!她確信主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!門徒們和世人的不信,使主耶穌傷心、難過和痛苦!但是,瑪利亞卻能體會主耶穌的心!
10 所以,瑪利亞獻上香膏,使主耶穌得著極大的安慰!她不單得著主耶穌的稱讚;主耶穌更說:普天下傳福音的人,也要述說、記念瑪利亞所作的這件美事!可見:美事,勝過善事!凡事討神喜悅,更重要(西1:10;帖前4:1;約壹3:22)!
明白上帝旨意的第一個大原則是:上帝的旨意,必定是「善良的」,是善的,是美的。上帝的旨意,是要我們去行善、作美事!請記住:我們不單要行善事,更要作美事!請問:你願意在神面前,立下這樣的心願嗎?只要你肯信靠主,神必在你心裡運行,成就神的美意(腓2:13)。